该职位已失效,看看其他机会吧

研究人员

3-6万·13薪
  • 广州黄埔区
  • 1-3年
  • 博士
  • 全职
  • 招1人

职位描述

技术开发医疗器械物理医疗/生物生物制药机械工程生物工程
项目说明:
该项目由BICI资助,与伦敦国王学院(KCL)、伦敦大学学院(UCL)旨在开发新型超声引导穿刺针定位技术的合作项目。待招聘的研究访问学者将帮助开发一款超声引导穿刺针定位装置,该装置基于携带光纤传感器、与特制超声探头定位模块实现对穿刺过程中,于体内的探针的实时、三维定位,以帮助医生提高临床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项目重点为可定位探针的设计与制备,定位装置的搭建与测试,并与临床医生合作放进行临床前动物测试。

作为核心成员参与项目研发,按照研究院相关制度享受成果转化收益奖励(现金或股权)

职责描述:
1、参与技术开发,包括:临床需求调研、探针制备、全套超声定位系统搭建与测试等;
2、协助项目组与国内外学术界、企业界建立密切联系,聚集科研与产业资源,协助开展临床应用的超声定位探针试生产,协调国内临床医生合作开展动物试验;
3、撰写探针设计专利;
4、项目落地转化(筹备成立公司);
5、完成其他日常工作并定期整理和汇报工作内容。

任职要求:
1. 具有博士学位,并具备下列专业技术领域之一的教育或工作背景: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光声/超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物理;
2. 具有光声材料、医疗器械相关系统的研究经验,具备设计、制作原型和测试能力,熟悉医疗器械的相关标准和法规知识;
3. 具有良好管理和沟通能力、英语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在工程师和临床医生的多学科团队中的高效工作能力;
4. 有光声、超声系统开发经验以及相关的医疗器械项目经验,并有独立完成项目经历的优先。

福利待遇

加入我们,你会获得:

1. 科研环境: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充足的研究经费、一流的科研设备和高水平工程技术队伍,与世界一流科学家结构性协同;

2. 薪资待遇:提供国内科研领域极具竞争力的待遇条件;

3. 基本保障:按照广州市缴费比例足额缴纳五险一金,依法规执行各种福利假;

4. 配套保障:依据政策协助解决广州落户、申请人才绿卡、多途径协助解决人才子女入学等生活配套问题;

5. 人才补贴:协助申请国家及省、市、区各层次人才补贴及人才计划支持政策;

6. 特色福利:员工体检、免费班车、节假日福利、生日福利、员工活动等。


职位福利:五险一金、年底双薪、带薪年假、定期体检、周末双休
查看全部

工作地点

粤港澳大湾区纳米创新产业集聚区

职位发布者

黄女士/HR

立即沟通
公司Logo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
为更好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高新区、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简称“协同院”)于2019年8月29日发起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简称“研究院”),并与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等湾区著名高校共建,与我国第一个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立联动机制,构建全球化协同创新体系,打造国际一流的“原始创新策源中心、新兴产业培育中心、创新人才培养中心”。一体化开展协同创新。以智能制造、光电、材料、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等为重点方向,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协同院合作研发前沿技术;自建共建工程技术平台,组建专职科研团队,将前沿技术接续加速研发为原创性工程技术;通过技术入股组建企业,或技术转让、许可等形式,实施技术产业化,形成先进生产力。同时,与企业联合开展产业链关键技术协同攻关,促进产业升级。专业化培养创新人才。与国内外一流大学联合培养创新创业研究生,学生在大学学习专业基本理论课,在研究院的相关平台学习创新创业方法课和以真实项目为基础进行实战训练,培养知行合一的高端人才,促进科技、经济、教育深度融合。市场化配置创新资源。组建知识产权基金以科研投资形式支持技术研发,组建产业加速基金以股权投资形式支持技术产业化,形成了覆盖全创新链的资金链和市场化配置资源机制,促进了科技经济融合。目前,研究院与一批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官方合作关系,建成了多个技术研发平台,每年实施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项目,培育了一批高成长性“硬科技”企业,培养了大批创新创业研究生,初步成为了大湾区重要的原始创新引擎。研究院于2019年获批建设“广东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2021年获批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2021年10月21日,研究院与协同院共同携活细胞超灵敏超分辨显微镜、智能呼气分析精准诊断平台、纳米金属透明电极、集成式智能电子皮肤等成果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向公众展现了研究院在“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阶段性成就,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截至2022年11月,研究院通过协同院的全球化创新网络,与斯坦福、密西根、牛津、北大、港科大等多所国际一流高校形成了紧密合作关系,累计启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30余项,涵盖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和电子信息等领域,其中国际项目超过50%。已有“活细胞超灵敏超分辨显微镜”、“智能呼气分析精准诊断平台”等多项全球首创成果完成研发并进入产业化阶段,设立的高科技企业中已有5家实现大额社会融资,成果转化取得突出成效。
公司主页